logo logo

冷作模具钢与热作模具钢有哪些区别?

发布时间:   2025-08-14

冷作模具钢与热作模具钢是模具钢的两大核心类别,二者在应用场景、性能要求、化学成分、热处理工艺及典型材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具体对比分析:

1. 应用场景与工作条件

    • 冷作模具钢
      • 工作环境:在常温或低温下对金属进行冷变形加工(如冲裁、拉伸、弯曲、冷挤压等)。
      • 受力特点:承受高压力、摩擦力及冲击载荷,模具表面易产生磨损、崩刃或疲劳裂纹。
      • 典型应用:冲压模具、冷镦模具、剪切刀具、拉丝模等。
    • 热作模具钢
      • 工作环境:在高温下对金属进行热变形加工(如锻造、压铸、热挤压、热冲裁等)。
      • 受力特点:承受高温、高压、热疲劳及氧化腐蚀,模具易发生热裂纹、软化或变形。
      • 典型应用:压铸模具、锻造模具、热挤压模具、热剪切模具等。

2. 性能要求

 

性能 冷作模具钢 热作模具钢
硬度 高硬度(HRC 58-64)以抵抗磨损 中高硬度(HRC 42-52)兼顾韧性
耐磨性 极高,需长期保持尺寸精度 较高,但需平衡热疲劳性能
韧性 较高,防止崩刃或断裂 极高,以抵抗热应力引起的裂纹
热稳定性 无需高温稳定性 优异,需在600-800℃下保持强度
抗热疲劳性 无要求 关键性能,需抵抗冷热循环裂纹
抗氧化性 无要求 需防止高温氧化导致表面剥落

 

3. 化学成分差异

    • 冷作模具钢
      • 高碳(C 0.8%-1.5%):提高硬度和耐磨性。
      • 合金元素:Cr、V、W、Mo等形成碳化物,增强耐磨性;少量Co、Ni改善韧性。
      • 典型牌号:Cr12MoV(D2)、SKD11、9CrWMn、O1等。
    • 热作模具钢
      • 中碳(C 0.3%-0.6%):平衡硬度与韧性。
      • 合金元素:Cr、Mo、V、W提高热强性和抗回火稳定性;Si、Ni增强热疲劳抗力;部分含S、Se改善切削性。
      • 典型牌号:H13(4Cr5MoSiV1)、5CrNiMo、3Cr2W8V、SKD61等。

4. 热处理工艺

    • 冷作模具钢
      • 淬火:低温淬火(如油淬或分级淬火)以减少变形。
      • 回火:低温回火(150-200℃)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。
      • 特殊处理:表面镀层(如TiN、CrN)或渗氮处理增强耐磨性。
    • 热作模具钢
      • 淬火:高温淬火(如1000-1050℃)以获得均匀马氏体组织。
      • 回火:多次高温回火(500-650℃)消除残余应力,提高热稳定性和韧性。
      • 特殊处理:表面渗氮或镀层(如Al₂O₃)提高抗氧化性。

5. 典型失效形式

    • 冷作模具钢:磨损、崩刃、疲劳裂纹、粘着磨损。
    • 热作模具钢:热裂纹、热疲劳剥落、软化塌陷、氧化腐蚀。

6. 设计选材原则

    • 冷作模具:优先选择高硬度、高耐磨性材料,如Cr12MoV用于冲裁模,O1用于精密冲压。
    • 热作模具:优先选择高热强性、高韧性材料,如H13用于压铸模,5CrNiMo用于锻造模。

总结

冷作模具钢与热作模具钢的核心区别在于工作温度性能侧重点

    • 冷作模具钢以“高硬耐磨”为核心,适应常温高压环境;
    • 热作模具钢以“高热强韧性”为核心,应对高温热应力挑战。
      选材时需根据模具的具体工况(温度、载荷、寿命要求)综合评估,以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