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logo

热锻模具钢的力学性能应如何选择

发布时间:   2025-09-05

热锻模具钢的力学性能选择需围绕高温强度与硬度、韧性、热疲劳抗力、淬透性、导热性及工艺性能六大核心指标展开,结合具体工况实现性能平衡,以下是具体分析:

一、高温强度与硬度:抗软化的核心指标

需求背景:热锻时模具型腔表面温度可达500-800℃,甚至超1000℃(如压铸黑色金属),需保证高温下不发生塑性变形(塌模)。

选择标准:

高温抗拉强度:700℃下应≥500MPa(如4Cr3Mo2NiVNbB钢可达700MPa,远超传统3Cr2W8V钢)。

硬度保持:工作温度下硬度应≥HRC45(如8433模具钢在800℃下仍保持HRC50-54)。

典型材料:

8433钢:抗高温软化性能是H13的2-3倍,适用于深腔零件热锻。

3Cr2W8V钢:高钨含量赋予优异红硬性,但韧性较差,需权衡使用。

二、韧性:避免脆断的关键

需求背景:热锻模具承受冲击载荷(如锤锻)和交变应力,需防止裂纹扩展导致脆断。

选择标准:

冲击韧性(aK值):应≥30J/cm²(如JDH3钢在20℃时冲击功达52J)。

断裂韧度(KⅠC):高值可延缓裂纹扩展(如LG模具钢韧性达DC53的8-9倍)。

典型材料:

LG钢:韧性优异,适合频繁水冷或复杂形状工况。

JDH3钢:韧性高于H13钢,冲击性能优于3Cr2W8V钢。

三、热疲劳抗力:抵抗裂纹的核心能力

需求背景:模具反复受热(接触炽热金属)和冷却(喷水或油),易产生热应力裂纹。

选择标准:

热疲劳寿命:通过循环加热-冷却试验评估(如JDH3钢热疲劳性能优于5CrNiMo)。

导热性:高导热系数可快速散热,降低型腔温升(如W360钢导热系数高,允许直接水冷)。

典型材料:

W360钢:不含钨但钼含量高,导热性好且韧性足。

JDH3钢:热疲劳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材料,适用于精密齿轮锻造。

四、淬透性:保证性能均匀性的基础

需求背景:锻模截面大(如300×300×400mm),需确保心部与表面性能一致。

选择标准:

临界淬透直径:应≥模具最大截面尺寸的1/2(如无螺母木钢油中可淬透大截面断模)。

合金元素:Cr、Ni、Mn等可提高淬透性(如JDH3钢含Cr 2.80-3.30%)。

典型材料:

无螺母木钢:淬透性优异,适合大型锻模。

4Cr5MoSiV1钢:中耐热高韧性钢,淬透性满足一般需求。

五、导热性:控制温升的关键

需求背景:高温下模具积热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,需快速散热。

选择标准:

导热系数(λ):应≥30W/(m·K)(如W360钢导热系数优于含钨钢)。

冷却方式:高导热性支持直接水冷(如GR钢虽耐热但韧性低,需外套防裂)。

典型材料:

W360钢:导热性好且韧性足,适合高频次水冷工况。

GR钢:含钨耐热,但需配合外套避免开裂。

六、工艺性能:加工与热处理的适应性

需求背景:模具需经锻造、切削、热处理等工序,材料需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。

选择标准:

锻造流动性:避免加热裂纹(如低合金钢5CrNiMo锻造性能优异)。

热处理畸变:低畸变材料可减少后续加工量(如2Cr3Mo2NiVSi钢采用析出硬化工艺)。

典型材料:

5CrNiMo钢:焊接性能好,适合堆焊修复。

2Cr3Mo2NiVSi钢:机械加工前热处理,避免畸变。